晨逛紫阳湖
我在紫阳湖宾馆住了几天,紫阳湖与它只隔了一堵墙。
晨光刚漫过紫阳湖的柳梢时,我踩着露水进了园门。湖面还蒙着层薄纱似的雾,近处的荷叶沾着银亮的露水珠,远处的亭台只露出个模糊的顶,像水墨画里没干的笔触。
沿湖的石板路上已有了早行人。穿白褂的老人在打太极,招式跟着晨雾慢慢舒展,裤角扫过草尖,惊起几只蹦跳的麻雀。穿跑鞋的年轻人耳机里淌出轻快的节奏,脚步敲在石板上,和着柳树上的鸟鸣,成了晨光里最早的调子。
雾渐渐散了,湖水开始透亮起来。有穿蓝布衫的老者蹲在岸边,手里的鱼竿轻轻一点,线就垂进水里,惊得荷叶上的水珠滚进湖面,荡开一圈圈细微波纹。他身旁的竹篓里卧着两条银亮的小鱼,尾巴还偶尔摆一下,带起细碎的水花。
九曲桥桥洞里有几个练嗓子的票友,"咿呀"的唱腔混着风穿过柳丝的声音,顺着水波飘得很远。卖热干面的摊子支在桥头,芝麻酱的香混着油条的脆,在晨光里漫开来,引得路过的人纷纷驻足,瓷碗碰撞的叮当声里,藏着武汉清晨最实在的烟火气。
等太阳爬到柳梢头,雾彻底散了,湖水蓝得像块刚洗过的绸缎。荷叶上的水珠被晒得发亮,有蜻蜓停在卷叶上,翅膀透明得能看见纹路。
离开时,晨光已把石板路晒得暖暖的。回头望,紫阳湖像被太阳吻过的镜子,映着蓝天、柳影和桥上往来的人影,连空气里都飘着股清爽的甜——是荷叶的香,是晨光的暖,也是武汉清晨里,藏在烟火气里的温柔。
作者简介
刘雄,湖南新化人。笔名拂晓、刘家湾。中国民主促进会、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诗词家协会、中国武术协会、中国教育电视协会、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。民进新化工委委员、新化县政协常委,中国教育电视协会理事。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《少年陈天华》《腊梅花》、散文集《风飘的岁月》《拂晓》《永不消逝的记忆》《且行且歌》、诗歌集《梅山雁语》、理论文集《过来人语》《资江夜语》《写作文不求人》等。